如何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處理哀傷情緒?

如何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處理哀傷情緒?

面對各種失去:失業、病痛或死亡,感到悲傷是必然的反應。大部分人都選擇獨自處理悲傷或哀悼,那必然是痛苦的。COVID-19令處理傷痛變得更困難,因為人們必須盡量與他人隔離,可能會加劇傷痛、並延長了悲傷的時間。

以下一些要點及建議,希望大家可以記下來,以幫助自己或他人應對失去時的傷痛情緒。

一切從察覺開始

察覺並接納悲傷是治療它的第一步。無論是自己身歷其中、或是為朋友送上支持也好,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您可能會感到生氣、悲傷、麻木、空虛,甚至無法自如地去感受某些情緒。身體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負面的反應,例如作嘔、顫抖、虛弱、食慾不振或失眠等。一般情況下,當一個人能夠開始將自己的悲傷情緒表達或發洩時,治癒就會開始,他們亦會感受到一些正面的轉變。鑑於當前的狀況,日常生活程序不定、必需與外界隔離,因此可能會擾亂和延長了悲傷的時間。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謹記給自己或他人充裕的時間去治癒傷痛。

在隔離中喪失親友可能會更難受。在COVID-19的必要限制下,令到喪親之痛更加傷痛。這段時期,無法進行傳統的悼念活動、不能擁抱親友、不能一起用餐、甚至未能與親友道別。

察覺後採取行動

儘管COVID-19大流行帶來了各種限制,但還是有一些建議可以幫助大家處理傷痛,慢慢好起來。

即使保持距離,悲傷者仍可要求援助。不要獨自面對傷痛﹗與朋友、家人,或任何您可信任的人通電、傳發短訊或視像通話。當您跟他們對話時,先表明自己的需要:無論是在深夜需要一位聆聽者,還是只需要他人分享一個有趣的故事。

即使保持距離,朋友仍可持續送上關心。如果您身邊有朋友正在面對悲傷,不時送上慰問也是個支持他們的好方法。如果不能進行傳統的追悼會,可以支持您的朋友舉行一個私人或網上儀式。您可以定時與親友聊聊天,問問他們比較喜歡通電、短訊或視像通話,讓他們隨心分享自己的感受,以及關於已故親友的一切,有助他們撫平傷痛。在數週或數月後再向他們問好,這個舉動對於平復哀悼後的他們,可能有特別的意義。

伸手可及的幫助

即使我們必須保持距離,您和關心的人也不必獨自面對傷痛。有很多資源,並有專人準備好為大眾提供幫助:

熱線電話
SAMHSA災難救助熱線:此熱線提供免費服務,為因自然或人為災難受到情緒困擾的人民提供即時諮詢。在任何時候,想與受過專業訓練的危機諮詢員聯繫,撥打1-800-985-5990或以短訊形式發「TalkWithUs」到「66746」。

全國防止自殺專線:800-273-TALK(800-273-8255); TTY:800-799-4TTY(800-799-4889),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隨時可接通。

支持小組
聯繫您所住地區的宗教團體

自癒
在家中常做運動:運動是對抗負面情緒最有效的其中一種非藥物治療方法。

如想閱讀更多資訊,請參見另一篇文章《COVID-19期間,對心理健康亦必須注意!》。

了解更多關於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資訊,請瀏覽AARP樂齡會中文官網專頁https://chinese.aarp.org/covid-19/ 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AARP樂齡會官方微信公眾號。

本文原作者:
Elizabeth A. Carter是AARP樂齡會公共政策研究所的一名資深健康服務研究顧問。她的專業領域包括公共健康、疾病預防、心理健康和低價服務。
Erwin Tan,醫學博士,是AARP Thought Leadership的一名主管。他的專業領域包括老年醫學和整合醫學、健康長壽、志願服務和衰老認知。
Jennifer Peed,持有社會福利學系碩士學位,是AARP樂齡會公共政策研究所的一名主管。她的專業領域包括管理、業務營運、社會福利工作和健康。

編譯:Regina Ngan
原文鏈接:https://blog.aarp.org/thinking-policy/processing-grief-during-the-covid-19-pandemic

本文內容由AARP樂齡會原創,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預立遺囑

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預立遺囑

新冠病毒大流行令很多人更深切地關注其健康狀況,並會去設想萬一受到病毒感染,他們的親友該如何應對。對很多人來說,死亡的可能性似乎前所未見的迫切。因此,網上遺囑和法律文件的銷量在過去的數週中激增。

我是一名律師,當然會希望人民聘用律師。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希望任何正在考慮訂立網上遺囑或信託的人均擁有全部資訊,而不是僅僅看過申請網站上的廣告或聽信來自法律界的某位說「不要做!」。

利申:無論是專業和個人層面,我都不喜歡網上法律文件。

以下只是當中的一些原因:

我的媽媽(沒想到她會在61歲時過世)立了網上遺囑,而我花了一整年時間為她的少量遺產執行分配。當時的壓力大得令人難以承受,一方面我已經因媽媽的離去而感到悲慟心碎,此外,我也因照護身患癌症的她而感到筋疲力竭。這也是我開始鑽研遺產規劃和遺囑認證的其中一個原因,希望可以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慎防代價高昂的錯誤

一般來說,人民使用這些網站的原因是想省錢。但其實時常發生的情況是:您的確透過設立網上遺囑或信託省下幾百元。不過,您的家人必須花費數千元才可通過遺囑認證法院的行政程序(其實是可以完全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更糟糕的是,有時甚至由於文件存在問題或遺漏資料,而需要經歷訴訟。

申請表格比想像中更快過時

這些網上申請服務的另一樣標記是:它們很難跟得上州法律的變化。每一年,立法機構都可能會調整遺囑認證、遺產、信託、預先指示和其他重要文件的相關法律。如果您的申請表格已過時,它在法庭上多數不能夠通過。

律師仍然為您服務

由於國內的財產規劃和年長者法律律師屬於必需服務,所以仍然營業,亦在適應當前的情況和客戶的特定需求。我們不斷地構想創造性解決方案,以服務那些因害怕受到感染而想要立遺囑的人。我們的工作時間比以往更長、跟進那些孤獨的年長者客戶,並保持「零接觸、免下車」的遺囑簽名服務。

請注意,大多數律師不會對您訂立的網上遺囑發表任何評論。因此,您多數不能致電給他們詢問意見。許多律師可能會鼓勵您盡快與持牌律師一起,重新設立遺囑以及一份精心設計的遺產計劃。

但是,現在的難題是:如果您不能離家外出,而因未能訂立自己的遺囑而感到絕望,並相信這些網上申請表格總比甚麼都沒有好,那麼請做出您認為最好的決定。您現在知道它的不利因素,希望您能作出明智的決策,在這無常的時期保持平靜,並祝願您和摯親健康長壽。

了解更多關於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資訊,請瀏覽AARP樂齡會中文官網專頁https://chinese.aarp.org/covid-19/ 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AARP樂齡會官方微信公眾號。

本文原作者:
Amanda Singleton是CareGiving.com的全國「照護服務遠見獎」(Caregiving Visionary Award)的得獎者,並以其律師身份為照護者提供服務。

編譯:Regina Ngan
原文鏈接:https://www.aarp.org/caregiving/financial-legal/info-2020/online-wills-trusts-facts.html

本文內容由AARP樂齡會原創,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COVID-19大流行期間美國年長者在擔憂甚麼?

COVID-19大流行期間美國年長者在擔憂甚麼?

隨著COVID-19繼續對全國各地的社區造成嚴重損失,AARP樂齡會更加致力去傾聽和解決50歲及以上人士的憂慮。以下是我們所收集的撮要,以及一些來自民意調查的見解。

美國年長者更注重健康和安全

當我們在3月的第三個星期對年齡在50歲以上的美國人進行調查時,超過八成(8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擔心自己或家人受到新冠病毒的感染(Benenson Strategy Group,3月22日至24日)。這份持續存在的擔憂在AARP樂齡會熱線和市政廳電話會議中聽到的各種問題中亦有反映出來。人民想了解很多東西:如何可以進行檢測、口罩的安全性、去購買食品雜貨、領取處方藥和交接包裹是否安全。民意調查顯示,65歲及以上的美國人對這些問題最為擔心。Morning Consult諮詢公司在4月10至12日和17至19日進行的新冠病毒和緊貼政治調查顯示,65歲以上的年長者中,有75%認為新冠病毒在美國是一種嚴峻的健康問題。而且,55歲及以上的人士更有可能避免出門,並且會在公共場所與他人保持至少六尺的社交距離。

美國年長者同樣擔心財務困難、經濟和失業狀況

AARP樂齡會聽到愈來愈多年長者失業、難以依靠有限或減少的收入來支付帳單或維生的消息。我們在AARP樂齡會最近一次的市政廳電話會議中詢問參加者:大流行病毒有否構成財務影響?62%的回應顯示某程度上的負面影響,當中包括耗盡儲蓄、損失收入、遺忘付費、擔心無法付款,或需要工作更長的時間才可以退休等。

而且,我們都知道一般來說女性年長者較男性年長者更擔憂經濟問題。當我們在三月份對美國年長者進行調查時,50歲以上的女性中有57%對未來六個月的經濟狀況感到悲觀,反之,在50歲以上的男性中,有57%對未來六個月的經濟狀況感到樂觀(Benenson Strategy Group,3月22日至24日)。

美國年長者對經濟援助支票和其他政府福利大有疑問

AARP樂齡會的社交媒體中佈滿了不同的討論,有關領取經濟援助的資格、稅收影響、社會安全生活補助金受益人的處理方式,以及對國稅局撤消了要求不需繳稅的社安福利受益人提交額外文件的決定而鬆一口氣等。而且,AARP樂齡會的經濟援助款項計算器在啟用後的首幾天已經被使用了超過50,000次。

年長者擔心這場危機將會很漫長

三月份的一份哈佛哈里斯民意調查中,大約十分之四的年長者認為這場危機將持續超過三個月,當中每十人就有兩位認為危機可能會持續至少一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80%的美國人認為這場病毒的高峰期尚未降臨。

AARP樂齡會將繼續用心傾聽大家的聲音,好讓我們提供所需的資訊和資源。我們將與您一起共同渡過這場危機,AARP樂齡會在此為您竭力服務。

了解更多關於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資訊,請瀏覽AARP樂齡會中文官網專頁https://chinese.aarp.org/covid-19/ 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AARP樂齡會官方微信公眾號。

本文原作者:
Nancy LeaMond是AARP樂齡會的首席宣傳和參與專員。她帶領政府事務和推行立法運動,負責代表50歲以上的美國人民及其家人推動該機構的社會使命。此外,她也負責管理公共教育、志願者服務、多元文化宣傳和參與,並指導AARP樂齡會的主要倡議計劃,包括通過倡導、教育和創新計劃以支援家庭照護者,以及擴大AARP樂齡會在全國各地社區中的影響力。

編譯:Regina Ngan
原文鏈接:https://blog.aarp.org/what-were-hearing-from-older-americans-during-the-covid-19-pandemic

本文內容由AARP樂齡會原創,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新冠病毒對X世代照護者的影響

新冠病毒對X世代照護者的影響

在過去的一年中, Jessica Johnson一直兼顧照料患有精神病的12歲女兒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姻親的責任。跟眾多X世代一樣,這位45歲的全職媽媽經已因孩子和父母的需求大受壓力。然後,全球大流行新冠病毒更令全國陷入封鎖局面。

現在,Johnson與丈夫和兩個女兒一起住在新澤西州的家,並試圖想法子去照顧住在德州的姻親。丈夫的母親正從背部手術中逐漸復原,而父親則在努力對抗糖尿病和心臟疾病。她表示:「我們嘗試努力地保持鎮定,但情況真的很令人畏懼。」

家庭照護者聯盟(Family Caregiver Alliance)的數據顯示,年長者的照護者一般是49歲的職業女性,每週提供20小時不領薪資的時間來照護母親。隨著孕婦的平均年齡有所增長,40至50多歲的女性很有可能需要兼顧照料家中孩子的責任。再加上新冠病毒的肆虐,壓力也隨之而增加。

擔心家中每一位
Johnson的12歲女兒在過去一年中入院3次,並且對全球大流行病毒帶來的壓力格外敏感。她的心理治療咨詢會議轉至網上進行,而一些其他措施亦因屬於非必要服務而暫停。與此同時,Johnson需要遙距協調丈夫雙親的醫保事宜,以往她或丈夫會直接飛往德州去照顧他們。

Johnson說:「我們擔心家中的每一位。我們與女兒徘徊在危機當中,沒有人可以幫忙分擔,我們必須靠自己。」

Johnson和她的丈夫以騎自行車、行山和散步來緩解壓力。她表示做運動是他們發洩的主要方法。由於不能向朋友傾吐,所以他們就是彼此的情感支柱。

新世代的照護者
密蘇里大學的臨床心理學教授Ann Steffen表示:「 COVID-19令到一群新世代首次確認自己為照護者,因為這個病毒帶來前所未見的照護需求。」

直到數週前,Lindsay Terry的78歲母親會負責從學校接走Terry的10歲兒子,然後帶他去星巴克。儘管她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但並不需要太多的援助,患有糖尿病的84歲父親亦一樣。但是現在他們均不能出門。

今年44歲的Terry,是一所網上獨立學習學校的五年級老師,她負責將父母的食品和郵件送到他們的家門外。她的丈夫,Brad Terry,現年47歲,在一家雜貨店工作,而17歲的女兒則在市內一家咖啡店裡工作,這也增加了家人受到感染的風險。

Terry表示:「我並不擔心家中的人染病,因為我們都很健康和強壯,我們以往也有感染過流感。但是如果有人感染了這種病毒,誰來負責帶東西給我的父母?誰來確保他們的安全?」

Terry與父母的關係在數天中便產生了變化。現時,她的母親每天都會打電話來查問家人有沒有人生病。Terry必須說服父親留在室內,努力地跟他解說外出的風險。

然而,有一樣東西讓Terry感到高興:「我19歲的大女兒從大學搬回家了。我很想念她,另外因為她的回來,多了一個成人來支撐這個家。」

了解更多關於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資訊,請瀏覽AARP樂齡會中文官網專頁https://chinese.aarp.org/covid-19/ 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AARP樂齡會官方微信公眾號。

本文原作者:Ronda Kaysen

編譯:Regina Ngan
原文鏈接:https://www.aarp.org/caregiving/life-balance/info-2020/coronavirus-gen-x-caregivers.html

本文內容由AARP樂齡會原創,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