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我們必須扭轉這種疾病

失智症:我們必須扭轉這種疾病

我是一個非常非常幸運的人。父母雖然已年屆92歲和84歲,但並沒有患上失智症。我相信這主要是歸功於他們極其活躍的生活方式,他們經常參加各類活動、音樂會、社交聚會、家庭聚會、演講、海棠花及盆栽園藝協會的聚會,每週七天中的五天總是馬不停蹄。我的父親在40多年前曾經參加過Toastmasters演講協會,最近他又重拾這個興趣了!他們的社交生活其實比我還充實!

我很喜歡看父母玩數獨遊戲,或者聚精會神地尋找報紙上兩張圖片的不同之處;當我們共聚天倫時,大家最喜歡玩的是填字遊戲和紙牌遊戲。雖然目前他們的認知能力仍然非常良好,但我一直都在觀察他們有沒有任何喪失記憶的跡象,當他們錯放眼鏡或者忘記事情時,究竟是失智症的徵兆還是年邁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呢?

我父母的朋友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當他們告訴我“某某阿姨”或“某某叔叔”患上了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時,我總是很難過。單單是在我圈子中的亞裔朋友及其家人,似乎已經有很多人遇上失智症的問題。我常在想,亞裔是否特別容易罹患失智症呢?這究竟是一個突如其來的病患,還是因為我的年齡已經到了會有長輩患上失智症的情況呢?

正因如此,我希望能夠把AARP樂齡會有關失智症的信息和資源廣傳開去,讓大家可更了解這種病症。不幸的是,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都是無法根治的疾病。

首先,我們需要瞭解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之間存在的差異。失智症是一個廣義的術語,指人的腦功能不可逆轉地下降。阿茲海默症則是一種特殊的疾病,指人的記憶和思維能力緩慢而不可逆轉地被破壞。失智病例中有60%至80%都是患上阿茲海默症。(aarp.org/health/dementia/info-2018/difference-between-dementia-alzheimers)

根據一項研究指出,亞太裔民眾普遍認為失智症將會隨著年邁過程而來,而且罹患這種病是一種丟臉的事,甚至會令家人蒙羞。其實,這種亞洲文化價值觀影響了失智症的醫療實況。

有關失智症的統計數據十分驚人,而且每年都在攀升。根據阿茲海默症協會最新進行的研究數據顯示,2050年在美國患上失智症的人數估計將達到1,400萬人,因此失智症對患者和照護者的影響只會持續增長。亞太裔群的失智症病發率大致與美國白人的人口數量相同。

我們急需推廣有關失智症的公共教育,研發可靠的診斷工具和根治方法。因此當AARP樂齡會慶祝成立60週年的同時,我們推出了一項名為“扭轉失智症”的全新推廣運動,旨在幫助推動新的診斷工具和治療方法,同時為那些因失智症而飽受身體、情緒和經濟壓力的患者和照護者提供教育、支援和希望。AARP樂齡會在邁入60歲生日之際,為失智症相關的工作送上一份禮物 --- 投放6,000萬元給失智症探索基金(Dementia Discovery Fund),以啟動預防和治療失智症的創新研究!

儘管醫學界已經進行了數十年的研究,至今不僅沒有找到失智症的根治方法,而且治療症狀的有效方法也很少。市面上較“新”的一種失智症藥物只能暫時緩解症狀,而且已經是十多年前獲得批准的產品。如今,失智症仍然是一種影響超過600萬美國人民且不治之症。

根據AARP樂齡會研究部門對消費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公眾需要更多關於失智症和腦部健康的教育。許多人對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了解不夠。
• 接近一半的調查對象錯誤地認為,阿茲海默症的治療方法是可以阻止病情惡化的。
• 三分之二的調查對象說阿茲海默症可以通過一次測試來診斷,但事實上,診斷阿茲海默症是一個複雜且需要衆多步驟的過程。
• 大部分調查對象(59%)認為阿茲海默症是一種精神病,但事實並非如此。
• 四分之三的調查對象(75%)認為記憶力減退是年邁過程中的正常和自然現象。

我們都曾經試過驟然忘記一些事情,例如是一個人的姓名或日期,但在一般情況下,這些記憶會在稍後重新被想起。但是,忘記自己的住址是一種不正常的情況,這類型的記憶遺忘可能是患上失智症的一個預兆,而絕對不是年邁的正常現象!

腦部健康這個題目對AARP樂齡會十分重要,因為這也是我們的會員所關切的焦點所在。他們曾經明確表示,隨著年齡的增長,腦部健康是他們關注的首要問題。

欲知更多有關失智症的信息,請瀏覽 aarp.org/DisruptDementia

作者郭為婉(Daphne Kwok)是AARP樂齡會多元文化引領亞太裔受眾副總裁。 她曾是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亞太裔顧問委員會長,此前並於1990至 2001年擔任美華協會行政總監一職。與本欄作者聯繫,請電郵 MCL@aarp.org

慎防詐騙 一 亞裔長者尤其是主要目標!

慎防詐騙 一 亞裔長者尤其是主要目標!

你有否曾經聽過親友接到國稅局電話,指稱他們欠稅,如果不付錢就會被逮捕?

你有否曾經聽過親友打開電郵,電腦就被損壞,並跳出一個安全訊息說你需要購買防毒軟件才能解決?

你有否聽過哪位長者曾經接到海外親友的求助電話,聲稱突然陷於困境需要借用資金?

可能有一半讀者都有以上三個情況的經驗。我們不是曾經身受其害,便是認識某位受害者。我也一樣,上述情況曾經發生在我的親戚朋友身上。不論年紀大小,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潛在的受害者。

AARP樂齡會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72%的亞太裔民眾或其家人曾經成為騙案的目標,當中39%更不幸成為受害人。大約3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因此損失金錢,平均損失超過15,000元。

更糟糕的是,72%的騙案受害者在被騙後,情緒或健康方面受到困擾。雖然我們平常不太會去想那些非財物的損失,但憤怒、壓力或焦慮、恐懼或多疑、羞愧或尷尬,失去信心和抑鬱都是被騙後會產生的情緒影響!

該報告還發現:「對於英文能力有限的50歲或以上的亞太裔民眾而言,受騙風險及所造成的損失甚至會更高。」

所以為了保護只講中文的長者,我們更加需要保持警惕!

亞太裔民眾最常遇到的欺詐行為包括:
海外中獎電話騙局(36%)、賑災慈善假冒籌款(33%)、清除電腦病毒詐騙訊息(32%)、假冒國稅局人員要求支付「欠稅」(24%)和訛稱驗證財務資料以盜騙個人資料(20%)等。

為了盡量減輕報告所指的騙後情緒困擾,AARP樂齡會建議騙案受害者:
• 立即向當局舉報有關騙案所造成的任何財物損失。
• 明白到被騙並非個人問題,還有其他類同的受騙者。
• 採取行動,對家人、朋友和他人講解詐騙行為。
• 如果持續感到羞愧、尷尬或憤怒,請尋求專業幫助。

如果你經常上網,可能會較容易成為詐騙目標。騙徒透過互聯網鎖定目標,然後向其散佈虛構的得獎消息或厄運故事來行騙。而日益漸增的社交媒體網站,則成為騙徒接觸目標人物並進行一系列精密詐騙行動的溫床,行騙手法由匯款詐騙到洗黑錢、以及身份盜竊等,層出不窮。

犯罪份子行騙手法無底線!
有些不法份子會利用社交媒體偽裝成慈善機構代表來假冒籌款,亦有其他騙徒使用訃文來收集資料,如子女和親屬的姓名等,然後再利用這些資料偽裝成急需要錢的孫兒女來行騙。

犯罪份子也使用社交媒體銷售虛假的購物優惠和禮券。另一個常見的行騙是虛假網站,這些網站乍看與官網無異,但其實就是為了騙人而設計的。千萬不要在網上提供你的信用卡或其他個人資訊,包括住址及生日等,除非你完全確定這些資訊是提供給合法的機構。

如果收到一些看起來划算得令人難以置信的優惠,那可能真的不應信以為真!無論這些優惠看似多麼吸引,都不要打開那些電郵,因為只要一點擊,就可能洩露你的個人資料。

今年夏天,AARP樂齡會針對亞太裔社區的詐騙問題,以電話舉行了一個大型市民會議,主持會議的詐騙受害者服務總監黎秉倫(Alan Lai)表示,最近針對亞裔長者最常見的騙案是匪徒冒充中國領事館來電,警告受害者必須付錢方能避免因各種虛構的罪名而被捕。

你可以登陸以下網站聆聽整個電話市民會議的內容,瞭解如何保護自己免受欺詐:aarp.org/aapifraudtalk2018

每年,數千名美國人深受欺詐和騙案困擾。要掌握最新的騙案訊息,你可以免費加入AARP樂齡會監控詐騙網絡(AARP Fraud Watch Network)。AARP樂齡會監控詐騙網絡提供許多有關詐騙的建議和資訊,並有一個互動式的騙案追蹤地圖。

當你登記加入時,你將獲得:
• 最新防騙提示,直接發送到你的電子郵箱
• 與騙徒和執法人員進行數千小時的訪談後搜集的防騙貼士
• AARP樂齡會網內外的專家所提供的各種資源
• 透過AARP樂齡會監控詐騙網絡,認識其他會員並互相交流,有助了解更多有關詐騙的消息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

非用户也可以登記電郵提示或撥打免費求助專線877-908-3360與防騙咨詢員交談。我們呼籲民眾瞭解最新的詐騙訊息並做好防騙準備。AARP樂齡會監控詐騙網絡的網址是 aarp.org/fraud

作者郭為婉(Daphne Kwok)是AARP樂齡會多元文化引領亞太裔受眾副總裁。 她曾是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亞太裔顧問委員會長,此前並於1990至 2001年擔任美華協會行政總監一職。與本欄作者聯繫,請電郵 MCL@aar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