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主要病徵有哪些?

科普: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主要病徵有哪些?

根據位於奧馬哈(Omaha)市的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國家檢疫部門(National Quarantine Unit at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的急診醫師和醫學主任Mike Wadman*所述,現在肆虐全球的由新型冠狀病毒所引起的肺炎COVID-19,發病初期通常始於發燒,有時候還會有咳嗽或者呼吸困難等症狀伴隨。 (*注:Wadman醫學主任所就職的國家檢疫部門曾經為15名由鑽石公主號撤僑的新冠病例進行醫治與觀察。

如果你覺得新型冠狀肺炎的初期病徵聽上去跟季節性流感甚至普通感冒差不多,其實這種想法也不完全錯誤。 Wadman主任說道:“事實上,有不少病患告訴我新型冠狀病毒的病徵跟流感很像,通常會出現如鼻塞、喉嚨痛、肌肉疼痛、嘔吐或腹瀉等症狀,但也有少部分病患跟我說程度要更輕一點。”

在全球現有的病例當中,約14%出現較嚴重的狀況,患者會出現胸痛并發展為肺炎。初步數據顯示,老年人和本身俱有其他長期疾病的患者出現重症的風險最大。

如果覺得自己出現新型冠狀肺炎的病徵,應該怎麼做?

如果你覺得自身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三大主要病徵(持續發燒、咳嗽以及呼吸急促),美國衛生部官員建議你首先致電當地的醫療服務提供者。直接去醫院或者急診室並不是最推薦的方法,因為你有機會傳染其他人,或者在醫院裡被其他病患感染。如果出現更嚴重的病徵,如胸痛、慢性或者急性的呼吸困難等,就應該去急診室求診。

新型冠狀肺炎肆虐期間,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及家人?

目前由新型冠狀病毒所引起的肺炎並沒有特效藥,也暫時沒有疫苗。唯一的自我保護方式就是:

  1. 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
  2. 避免與其他人有身體接觸(日常社交禮儀如握手、親臉等都應該避免)
  3. 勤洗手或常用酒精洗手液
  4. 不要用手觸碰眼睛、鼻子、嘴巴
  5. 咳嗽和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或手肘捂著

本文原作者:Rachel Nania

編譯:Joy Xia
原文鏈接:https://www.aarp.org/health/conditions-treatments/info-2020/covid19-symptoms.html?intcmp=AE-HP-LL1

本文內容由AARP樂齡會原創,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科普:疫情期間,戴口罩真的能幫我們有效阻擋病毒嗎?

科普:疫情期間,戴口罩真的能幫我們有效阻擋病毒嗎?

最近,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所引起的肺炎確診病例在美國出現爆發性成長的趨勢,之前一個不大被民眾提起的小東西突然出現在來大家的視覺裡,並成為了網絡上討論的熱門話題— —醫用口罩(Surgical Masks)。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自肺炎在美國各州出現人傳人病例之後,各大超市都出現搶購口罩的現象。那麼問題來了:到底口罩能不能幫我們有效阻擋病毒入侵呢?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健康安全中心的傳染病醫師和資深學者醫學博士Amesh Adalja的答案是:“某程度上可以。” 普通的一次性口罩的確可以有效防止大顆粒液滴進入我們的嘴巴和鼻子(這是病毒進入人體的兩個常見途徑)。不過,Adajia博士同時也道: “但是配戴口罩時,您必須非常謹慎,不要將手放在其下方並觸摸您的臉或做任何可能污染您的臉的事情,” 但如果口罩配戴不恰當,或者選用的口罩質量不達標的話,細微的病毒顆粒或細菌還是可以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

勤洗手才是最能預防病毒細菌的方法

來自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公共衛生專家兼全球衛生與流行病學教授Amira Roess則表示,降低呼吸道疾病或感染風險的最有效方法是適當的手部衛生。吃飯前、如廁後,或者離開擁擠的地方後記得要把手洗乾淨。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用肥皂以及流動的清水擦洗雙手至少20秒鐘;如果在沒有清水和肥皂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洗手液。

本文原作者:Rachel Nania

編譯:Joy Xia
原文鏈接:https://www.aarp.org/health/conditions-treatments/info-2020/face-masks-germs.html

本文內容由AARP樂齡會原創,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恭喜2019年照護比賽獲獎者

恭喜2019年照護比賽獲獎者

關於 AARP 樂齡會

AARP樂齡會是專為樂齡人士提供一個資源共享、智慧交流的地方。 我們深信年齡和經驗可以為我們社會的每一位成員的生活帶來更多的可能。讓所有50歲以上的朋友,都能擁有快樂、健康、活躍的生活,實現自我,一起樂而忘齡。

關注@AARPAAPI 了解更多故事和資訊。

亞裔美籍記者Rick Quan分享了 照護故事,“當音樂停止時”

亞裔美籍記者Rick Quan分享了 照護故事,“當音樂停止時”

AAJA獲獎攝影師Colleen Cummins鏡頭下的照護故事

AAJA獲獎攝影師Colleen Cummins鏡頭下的照護故事

「透過 AAJA 與 AARP樂齡會的合作,我們能夠突出照顧親人的複雜性和挑戰性。我們希望這個照護故事能夠激勵和支援其他照護者,我們感謝 AARP樂齡會持續為照護者提供資訊和資源。」AAJA 主席兼《華盛頓郵報》記者Michelle Ye Hee Lee說道。

一項AARP樂齡會研究發現,絕大多數 (73%) 的亞太裔 (AAPI)  認為照護父母是他們的責任,這一比例高於任何種族或民族群體。研究發現,亞太裔更有可能負責照護他們的長輩:相比於同齡總人口,他們更傾向於與醫生溝通、在經濟上做出貢獻,以及處理文書工作或帳單。

「照護家人或親密朋友是一個人能體驗到的最重要的角色之一。這也是一次極具挑戰性和孤獨的經歷。能夠一起歡笑,一起哭泣,一起感恩對於亞太裔與他人交談和分享我們的故事非常重要。 讓我們建立我們的個人支援網,讓 AARP樂齡會幫助提供資訊和資源。」AARP樂齡會多元文化領導、亞太裔受眾策略副主席Daphne Kwok表示。

下個月請繼續關注由獲獎攝影師Rick Quan帶來的照護故事,他的鏡頭講述了Dorlie Fong照護母親的親身經歷。

關於 AARP 樂齡會

AARP樂齡會是專為樂齡人士提供一個資源共享、智慧交流的地方。 我們深信年齡和經驗可以為我們社會的每一位成員的生活帶來更多的可能。讓所有50歲以上的朋友,都能擁有快樂、健康、活躍的生活,實現自我,一起樂而忘齡。

關注@AARPAAPI 了解更多故事和資訊。

AARP 樂齡會報告:千禧世代的 亞太裔家庭照護者付出更多時間照顧親屬

AARP 樂齡會報告:千禧世代的亞太裔家庭照護者付出更多時間照顧親屬

Millennial Family Caregivers infographic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2018 年 5 月 23 日訊】— AARP 樂齡會最新報告《千禧世代:新一代的家庭照護者》(Millennials: The Emerging Generation of Family Caregivers)指出,美國將近 4,000 萬的家庭照護者中有四分之一是屬於千禧世代的年青人,報告突顯出這一代人必需承擔更大的父母、祖父母、朋友或鄰居基本生活和醫療支援,因此面臨著獨特的經歷和挑戰。根據報告,千禧世代也有更多人需要照顧罹患精神健康或情緒問題的親友,比例達到 33%,而較年長的照護者這項比例僅為 18%。總的來說,精神健康照護人員面臨著更高的情緒、身體和財務壓力。

除此之外,年輕照護者在工作場所也面臨挑戰,因為主管和經理對他們的理解不足。他們除了每週平均要花 20 多個小時照護親友外,這一代的家庭照護者大多同時身兼一份工作(73%)。然而,超過一半受訪者表示他們的照護角色對工作影響很大。

「人們常常對千禧世代有一種自我意識強烈的迷思,並構成刻板印象,使得千禧世代的照護者難以得到他們應有的認同和幫助。」AARP 樂齡會多元文化領導部門亞太裔受眾副總裁郭為婉(Daphne Kwok)說:「當照顧家庭的重責落在年輕人身上時,尤其是當人際關係和專業網絡正在形成的時候,這對他們的生活造成十分關鍵的影響。」

根據該報告,大多數千禧世代照護者(65%)正在照顧一位父母或祖父母,而且超過一半照護者是家中唯一提供照護的支柱。千禧世代也是迄今為止最多元化的家庭照護者群體。

  • 大約百分之八的千禧世代家庭照護者是亞太裔,但他們卻佔所有亞太裔照護者總數三分之一(30%)。
  • 大多數的亞太裔照護者是女性(64%)。
  • 同樣是屬於千禧世代的一群,亞太裔家庭照護者比其他人付出“更多時間” 照顧親友(每週提供護理時間超過 20 小時),亞太裔家庭照護者此項的比例為  31%,一般家庭照護者僅 26%。

千禧世代被定義為出生於 1980 年至 1996 年的人群。該報告中所使用的數據主要基於2015年的美國照護研究。

詳閱報告請瀏覽網站:https://www.aarp.org/ppi/info-2018/millennial-family-caregiving.html

查詢更多關於家庭照護的資源及信息、以及 AAPI 樂齡會的照護準備指南請瀏網站: www.aarp.org/caregiving

關於 AARP 樂齡會

「AARP 樂齡會」是全美最大的非營利機構及無黨派組織,致力讓 50 歲以上的人士在年長的過程中,能夠選擇各自的生活方式,過他們想要的樂齡生活。「AARP 樂齡會」擁有將近 3,800 萬會員,旨在強化各個社區及倡導與大多數家庭息息相關的議題,包括醫療保障、穩健財務及實現自我。「AARP 樂齡會」並出版全球發行量最大的《AARP 雜誌》(AARP The Magazine) 及《AARP通報》(AARP Bulletin)。瞭解詳情,請瀏覽網站 chinese.aarp.org 及通過社交媒體 @AARP@AARPadvocates 關注我們。

AARP 樂齡會調查揭示亞太裔因詐騙備受財務和情緒傷害

AARP 樂齡會調查揭示 亞太裔因詐騙備受財務和情緒傷害

50 歲以上亞太裔騙案受害者平均損失 15,000 元,並出現情緒及健康問題。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訊】— AARP 樂齡會最近一項有關詐騙的研究調查顯示,近四成(39%)50 歲以上亞太裔民眾或他們的家人曾有被欺詐的經歷。此外,三分之一(33%)受害者平均損失 15,000 元。而非財務的傷害更為普遍,大多數騙案受害者(72%)因此出現不同的情緒、身體或心理健康問題,包括感到憤怒、壓力和焦慮、睡眠困難和羞恥等。

“亞太裔社區的每個人都有被詐騙的風險,” AARP 樂齡會多元文化領導部門亞太裔受眾副總裁郭為婉(Daphne Kwok)說。“這項調查提醒我們需要對欺詐和騙局加以防患,以防止財務損失和非財務傷害。AARP 樂齡會希望幫助亞太裔社區的民眾和家庭,保護他們辛勤掙取的積蓄。”

提高警惕和教育是免受欺詐的主要方法,但是許多年齡 50 歲以上的亞太裔民眾經常過於自信,自以為有能力識破多數的騙局。調查顯示,近四分之三受訪者(73%)確信自己可以識破詐騙集團的引誘,但當他們進行一個有六道問題的普通欺詐知識測驗時,大多數人(71%)都未能過關,無法正確回答一半以上的問題。

一些針對 50 歲以上亞太裔民眾的詐騙類型包括:

  • 國外彩票詐騙(36%)
  • 與災難有關的慈善捐款(33%)
  • 科技騙子假裝清除病毒(32%)
  • 假冒國稅局來電要求補稅(24%)
  • 釣魚電子郵件(20%)

針對詐騙造成的非財務傷害,AARP 樂齡會提供以下建議緩解:

  • 明白你並不孤單,感到憤怒、羞恥和尷尬十分正常。
  • 將這些感受轉化成為行動。教育他人關注不同的騙局,避免再墜陷阱。與家人和朋友分享一些防騙的心得。
  • 如果你仍然感到羞恥、尷尬或憤怒,請尋求專業幫助,包括與你的醫生或其他專業人士討論。

家庭成員還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支持曾經被詐騙的受害者:

  • 傾聽你的親友的遭遇,並施以同情。
  • 提出問題,以更好地了解詐騙發生的情況和背景。
  • 保持溝通渠道暢通。請記住,沮喪和憤怒等的情緒應發洩到騙局和肇事者身上,而不是受害者。
  • 留意受害者是否出現可能再次被騙的行為,例如說:“我要贏錢……”或“那個好人在電話裡說……”。
  • 閱讀免費的 AARP 樂齡會防止欺詐手冊,並與你的家人討論(詳情見下文)。

AARP 樂齡會敦促所有因為騙局損失金錢的受害者立即通報消費者信用機構(各機構網站都有提供說明),如果涉及使用信用卡並要向信用卡公司報告。受害者還應該向聯邦貿易委員會及其州檢察長辦公室舉報詐騙。

瞭解詳情,請瀏覽網站:aarp.org/AAPIfraudsurvey。欲取得更多關於防止騙案的詳細指引,請下載免費的 AARP 防止欺詐手冊(英文版本) (中文版本)。

###

調查方法

AARP 樂齡會委託研調機構 “Asian American Decisions”,就 50 歲以上亞太裔民眾遭受欺詐和遇到騙案的情況進行今次調查。從 2017 年 10 月 2 日至 11 月 6 日期間,該機構在全國抽樣電話訪問 1,120 人。電話採訪以英語、普通話、廣東話、菲律賓語、越南語和韓語等多種不進語言進行。數據並經加權處理以反映 50 歲以上亞太裔民眾的人口分佈。在 95% 置信水平下,1120 名受訪者的最高抽樣統計誤差為 ±2.93%。瞭解調查方法詳情,請瀏覽網站:aarp.org/AAPIfraudsurvey

關於 AARP:

AARP 樂齡會是全美最大的非營利機構及無黨派組織,旨在強化美國 50 歲以上的民眾以使他們在逐漸年長的過程中能夠選擇各自的生活方式。AARP 樂齡會擁有將近 3,800 萬會員,及在全美 50 州、華盛頓特區、波多黎各和美屬維京群島均設有辦事處,藉此增進各個社區及致力倡導和改善與大多數家庭息息相關的議題,尤其是:醫療保健、財務安全、及個人發展。我們並關注在市場上的個人權益,因此不斷推出新的方案及悉心挑選值得冠以 AARP 樂齡會名稱的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作為可靠的消息和資訊來源,AARP 樂齡會並出版全球發行量最大的《AARP 樂齡會雜誌》(AARP The Magazine) 及《AARP 樂齡會通報》(AARP Bulletin)。瞭解詳情,請瀏覽網站:

www.aarp.org 及通過社交媒體 @AARP@AARPadvocates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