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長期存在的 COVID-19,照護者和受照護者如何安全地生活
一位朋友上週對我說:「我和我 80 歲的母親談了很久有關要採取預防措施的話題,預防感染 omicron 變種病毒。但是當我第二天和她談話時,她說她剛從年長者中心和她的姊妹們打牌回來。」
我的朋友感到很生氣和害怕。她想知道,她的媽媽難道不明白這個變種的傳染性有多強嗎?她難道不關心,作為年長者,她最容易受到其有害影響嗎?但我的朋友也知道,她媽媽最近讀到一些公共衛生專家的意見,專家們現在認為美國人應該學會盡可能正常與 COVID-19 共存。而且她知道,她媽媽覺得在她生命的這個階段,與朋友交往比小心謹慎更重要。
隨著 omicron 在美國一些地區的激增,而在其他地區開始減弱,這種家庭情況已變得越來越普遍。即使在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環境下過了近兩年,照護者和受照護者仍難以確定安全生活的正確方式。辯論的每一方都有令人信服的說法:
- 因為家庭照護者從本身來說,感覺有責任保護受照護者,所以他們有充分的理由站在謹慎的一邊。面對無情的傳染變種,許多人覺得必須鼓勵年長者待在家裡,或者如果他們住在一起,就可以不讓年長者出門。他們也傾向於自己待在家裡,減少他們感染病毒,然後再傳染給親人的機會。
- 但是,即使在疫情開始之前,大量的研究表明,與社會隔離的年長者遭受更多醫療和心理上的問題。還有最近的研究表明,omicron 對接種了疫苗的人所造成的健康風險要小得多。如果負責任的家庭照護者與醫師一樣遵循「首先,不傷害」的原則,那麼讓受照護者留在家裡真的是避免傷害他們的最佳選擇嗎?
沒有照護者願意做出「錯誤」的決定,然後在事後感到內疚和羞恥。但是擺在他們面前的所有選擇都有一定的風險。以下是仔細權衡現有選擇以做出選擇的一些建議:
不要等待清晰的答案
我們都希望宣告疫情結束,這樣我們就可以在紐約時代廣場上自發地相互擁抱慶祝,就像當代版的勝利日一樣。但是,是否會有權威機構真正做出這樣的聲明?這種以突變和多種方式攻擊人體的病毒使世界陷入困境,它不可能像戰時的敵對行動那樣消失。
專家們假設的最佳情況是,有一天它將成為地方流行病,也就是說,病毒繼續傳播,就像每年的流感病毒一樣,但不會造成驚人的住院率和死亡率。不過,這可能需要幾年時間,而不是幾個月。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不是醫療專家),我認為試圖等待這一天的到來可能會損害心理和身體健康。為了照護者和受照護者的士氣,考慮儘早恢復正常活動比晚一點要好。
權衡家庭的風險因素
即使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或 CDC 宣布 COVID-19 正式結束,照護者仍然需要考慮他們自己家庭的獨特情況。要確定疫情對他們來說是否結束,他們最好真正列出一份變數清單。這些變數包括:
- 受照護者的健康。一些年長者比其他人更脆弱或免疫抑制更嚴重。他們可能總是需要避免公共場所的大規模群聚。向親人的醫生尋求指導意見,但請記住,對醫生來說,為每個病人確定最審慎的方案也很難。
- 當地情況,如病毒的流行和疫苗接種率。一些鄰里區、城市或整個州對身體狀況不佳的年長者構成的風險比其他地區更大。無論國家或國際上在結束疫情方面的進展如何,都必須考慮到當地的情況。
- 是否容易得幽居病。長時間與社會隔絕導致我們大多數人感到不安、煩躁和孤獨。有害的長期身心健康的後果往往隨之而來。但並不是所有的照護者和受照護者都對被關在家裡感到不安。每個家庭都需要判斷其因缺乏社會交往而產生的痛苦程度。
- 風險容忍度。有些照護者比其他人更願意冒險。即使他們的親人生病了,他們也會認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很重要,而不能脫離世界而存在,並以此作為他們做出決定的理由。每個照護者必須反思他們對風險的容忍度,以及有多麼容易感到內疚。
重視心意
照護者往往根據結果而不是他們的愛的心意來批評自己。但是,任何照護者都沒辦法完全控制受照護者轉好還是惡化。無論是處理 omicron 還是我們親人面對的任何其他健康風險,我們都要獲得最好的資訊,在此基礎上做出最好的決定,並付出最大的努力。然後我們希望得到最好的結果。在這場可怕的疫情面前,這已經是任何家庭照護者能極盡之事。在疫情無限期存在的情況下,這已經是現在任何家庭照護者能極盡之事。
如果您對於AARP樂齡會有任何問題,歡迎撥打中文熱線1-888-832-1888諮詢。
了解更多關於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資訊,請瀏覽AARP樂齡會中文官網專頁https://chinese.aarp.org/covid-19/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AARP樂齡會官方微信公眾號。
點擊閱讀更多關於家庭照護的資訊:
本文原作者:Barry J. Jacobs
原文鏈接:https://www.aarp.org/caregiving/health/info-2022/providing-care-amid-ongoing-pandemic.html
本文內容由AARP樂齡會原創,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