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忽視的肺炎症狀

冬天出現咳嗽或上呼吸道感染是很常見的。大多數情況下,病情很快就能康復。但有時,冬季疾病會發展成肺炎,這是一種對年長者特別危險的肺部感染。

根據 CDC(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資料,在典型的一年中,大約有 150 萬美國人因肺炎去看急診,超過 40,000 人死於此病。

肺炎可能對任何年齡段的人造成重病,但 5 歲以下兒童和年長者最危險。2018 年新加坡的一項研究發現,每 6 個因肺炎住院的 65 歲以上成年人中,就有超過 1 人死於感染。

吸菸的人、免疫系統較弱的人或患有肺病或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人,風險甚至更高。

肺炎可以由細菌、真菌或病毒引起,包括引起流感、呼吸道融合細胞病毒 (RSV) 和 COVID-19 的病毒。

在 COVID-19 疫情期間,肺炎一直是特別關注的問題。研究顯示,COVID-19 肺炎比典型的肺炎持續的時間更長,造成的肺部損傷也更大,導致 COVID 的高死亡率。在一項研究中,西北大學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的研究人員描述了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如何在肺部迅速蔓延。

接種流感和 COVID-19 疫苗有助於預防這些病毒引起的肺炎。建議所有 65 歲及以上的人接種的肺炎球菌疫苗,可以預防一種常見的細菌性肺炎,這種肺炎在年長者中的致死率很高。

專家說,無論何時有持續的新症狀,都必須告訴醫療保健提供者。以下是五種徵象,表明感染可能已經進入肺部並發展成肺炎:

1.痰性咳嗽

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 Novant Health 的急診科醫師、醫療主任 Charles Bregier, M.D. 說,肺炎會導致肺部氣囊充液,所以肺炎幾乎總是伴隨著咳嗽,通常是痰性咳嗽。 他說:「您會咳出很多噁心的東西。通常情況下,在患有肺炎時,痰會有顏色:淡黃色、綠色或灰色。」

2.發燒(或非常低的體溫)

Johns Hopkins Medicine 肺病學家、重症加護醫生 Sarina Sahetya M.D. 說,肺炎通常與發燒和發冷有關,這是身體在對抗感染的徵象。但務必要知道,沒有發燒並不能排除發燒,特別是對於那些 65 歲及以上的人。

有時,患有肺炎的年長者實際上會出現低體溫,即低於 97 華氏溫度的體溫,而不出現高體溫。 Sahetya 解釋說:「這與免疫系統對感染的反應有關。在年齡較大的人中,他們的免疫系統或免疫抑制往往較弱,所以感染不會讓免疫系統活躍,而可能導致低體溫。」

3.呼吸短促

Bregier 說,當肺部氣囊感染時,身體不得不更努力地工作,以吸入空氣並從肺部排出空氣。呼吸可能出現困難,出現喘息或感覺呼吸比正常情況下快。

他說:「您可能會注意到,當您和家庭成員坐在一起談話時,如果不快速呼吸,您真的很難說出話。或者只是走到衛生間——用力——可能都很困難。」專家說,此類徵象表明,需要立即尋求照護。

4.胸痛

嚴重肺炎的另一個症狀是胸痛。Sahetya 說,與心臟病發作時的疼痛不同,肺炎胸痛通常被描述為「劇烈或刺痛」,而且通常在深呼吸或咳嗽時更痛。但是,不要太擔心區分不同類型的胸痛;醫生說,任何類型的新的或持續的胸痛都足以成為看急診的理由。

5.頭暈或神智不清

肺炎的一種更微妙的症狀常常表現在年長者身上,就是認知或意識的變化。Sahetya 說:「這是身體生病的一個徵象,大腦受到了壓力。如果有人來到醫院,說他們的親人意識模糊……這就是我們檢查是否感染的警告信號。」

如何治療感染——在醫院內或醫院外

Bregier 說,肺炎可能迅速惡化,因此,如出現上述任何症狀,必須立即尋求醫療照護。

治療方法取決於導致肺炎的原因。如果是細菌性的,醫生會開口服或靜脈注射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性的,選擇就比較有限,但醫生可能會開抗病毒藥物,幫助空氣進出的支氣管擴張器或分解粘液的藥物。COVID-19 肺炎還可以用類固醇和單克隆抗體治療。

情況特別嚴重的話,可能需要住院治療,接受氧氣治療和其他支援。

醫生說,如果年齡較大,風險較高,那麼最好的辦法是採取預防措施,防止一開始就得病。經常洗手,在室內或擁擠的地方戴上口罩,最重要的是,接種所有推薦的疫苗。

如果您對於AARP樂齡會有任何問題,歡迎撥打中文熱線1-888-832-1888諮詢。

了解更多關於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資訊,請瀏覽AARP樂齡會中文官網專頁https://chinese.aarp.org/covid-19/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AARP樂齡會官方微信公眾號。

點擊閱讀更多關於健康生活的資訊:

本文原作者:Michelle Crouch

原文鏈接:https://www.aarp.org/health/conditions-treatments/info-2021/pneumonia-symptoms-treatments.html

本文內容由AARP樂齡會原創,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