齲齒的 6 個警告信號
COVID-19 疫情對口腔健康造成了影響。由於害怕生病,人們或者避免去看牙醫,或者因為牙科診所關閉而無法前去。後果正在顯現。
2021 年,美國牙科協會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 ADA) 健康政策研究所對一組牙醫進行了調查。超過 30% 的人員稱,其患者比疫情之前出現更多的齲齒——齲洞和牙齦疾病。在接受調查的人員中,超過 70% 的人員發現患者與壓力相關的疾病顯著增加,包括磨牙和咬牙。這些牙醫還報告稱,他們發現牙齒碎裂和裂縫以及顳下頜關節紊亂 (TMD) 症狀(如頭痛和下顎疼痛)有所增加。
齲齒是對牙齒表面(稱為牙釉質)的損害。當口腔中的細菌產生酸攻擊牙釉質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這些細菌與食物結合後,會形成一層柔軟的黏性薄膜,稱為牙菌斑。牙菌斑中的細菌利用您飲食中的糖和澱粉來製造酸。這些酸會侵蝕牙釉質上的礦物質。久而久之,未清除的牙菌斑會硬化成牙垢。牙菌斑和牙垢不僅會腐蝕牙齒,還會刺激牙齦,導致牙齦疾病。
紐約大學牙科學院 (New York University College of Dentistry) 牙周病學和種植牙學教授兼主席 Leena Palomo 表示:「美國牙科協會建議每年就診兩次,以防止齲齒。」保持牙齒健康需要日常護理,包括定期刷牙和用牙線潔牙,並且可以幫助您密切關注牙齒出現的任何問題。發現問題越早,牙醫就越有可能成功治療。一旦您開始發現或感覺到牙齒敏感和牙齦出血等問題,齲齒可能已經發生,Palomo 補充說道。
以下是一些齲齒警告信號。
1. 對熱、冷和甜飲料或食物敏感
據 ADA 稱,健康的牙齒含有一層牙釉質,可以保護牙冠或牙齦線以上的部分。在牙齦線下方,有一層稱為牙骨質的物質保護牙根。牙本質的密度低於牙釉質或牙骨質,是牙釉質下面的一層,由微小的中空管或管組成。當受牙釉質和牙骨質保護的牙本質暴露時,對冷、熱、甜、黏的食物和飲料的敏感性就會到達牙齒內部的神經和細胞,導致超敏反應。Palomo 表示:「如果您開始感覺到敏感時沒有去看牙醫,就會達到甚至一些最喜歡的食物都不想吃的地步。」
2. 牙齦和牙齒上的斑點
牙齒之間或牙齦附近的可能看起來有點棕色或黃色的白色斑點是一種白堊物質,通常是牙菌斑硬化而成的一種被稱為牙結石的物質的早期跡象。堪薩斯城大學牙科醫學院 (Kansas City University College of Dental Medicine) 博士預科教育主任 Erinne Kennedy 稱,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只有牙醫或牙科清潔師才能將其從牙齒表面和牙齦下方清理乾淨。她說:「牙齒上的白色病變可能不會引起任何症狀,如敏感,但它們可能是齲齒的早期跡象,您應該重視。」
為了防止這種積聚,請向您的牙科團隊諮詢如何有效地刷牙、用牙線潔牙以及漱口。
3. 可見的孔或齲洞
牙齒堅硬表面上的小孔是齲洞的跡象。齲洞會破壞牙釉質,牙釉質是牙齒堅硬的外層,也是人體中最堅硬的物質。Kennedy 稱,如果不及時治療,齲洞會導致牙齒感染或膿腫,並會破壞牙齒結構。她說:「除非您在齲洞過程開始後去看牙醫,否則這種破壞還會繼續。」
從童年就開始補牙的成年人可能會在舊補牙的邊緣形成齲洞。老年人的牙齦可能會萎縮,暴露在外的牙根也可能形成齲洞。
4. 牙齦出血和疼痛
當您刷牙或使用牙線清潔牙齒時,牙齦出血甚至牙刷上有一點粉紅色都可能是更嚴重問題的警告信號。如果牙齦容易出血,可能表明牙齦炎或牙周(牙齦)疾病。牙齦炎是牙齦組織發炎的結果,通常由細菌或牙菌斑積聚引起的,可以透過加強口腔衛生來解決。
牙周病症狀通常在病情發展之後才會出現。如果牙齦長期發炎,骨質流失,牙齦組織可能會開始從牙齒上脫落,在牙齒之間產生間隙。如果病情發展,可能會導致牙齒移位、搖晃或疼痛。
若牙齦發紅、腫脹及出血,這是炎症的跡象,隨著牙齦炎症的發展,您可能會患上慢性牙齦疾病。Kennedy 稱,如果您注意到上述症狀,越早去看牙醫越好。「如果您不解決這些症狀,牙齦疾病可能會發展到可能無法保住牙齒的地步。」
5. 口臭或口腔異味
持續的口臭或口腔異味可能是由牙齒上的牙菌斑積聚引起的晚期牙齦疾病的警告信號。口腔中的細菌會導致形成毒素,刺激牙齦。Palomo 說:「牙齦患病時,牙齒就處於危險之中。」
6. 口腔、頸部或下顎疼痛或腫脹
搏動性疼痛、牙齒或牙齦腫脹、以及牙齦紅腫發亮通常是細菌感染或牙齒膿腫的症狀,會擴散到耳部、下顎和頸部。牙膿腫是在牙齒和固定牙齒的骨骼內部形成的膿液的集合。如果您出現牙膿腫的症狀,您應該去看牙醫。Kennedy 說:「膿腫未得到解決會導致嚴重疼痛,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如果您對於AARP樂齡會有任何問題,歡迎撥打中文熱線1-888-832-1888諮詢。
了解更多關於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資訊,請瀏覽AARP樂齡會中文官網專頁https://chinese.aarp.org/covid-19/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AARP樂齡會官方微信公眾號。
本文原作者:Barbara Sadick
原文鏈接:https://www.aarp.org/health/conditions-treatments/info-2022/signs-of-tooth-decay.html
本文內容由AARP樂齡會原創,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轉載。